可靠性試驗是為了解、分析、提高、評價產品的可靠性而進行的工作的總稱。依據GJB450A《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》分類,可靠性試驗可以分為環境應力篩選、可靠性研制試驗、可靠性增長試驗、可靠性鑒定試驗、可靠性驗收試驗、壽命試驗。

可靠性六大實驗的分工與職責不同,各有所能,為人們服務的目的、對象、適用時機都不同(見下表)。
名字 |
職責目的 |
適用對象 |
適用時機 |
環境應力篩選 (ESS) |
發現和排除不良元器件、制造工藝和其他原因引入的缺陷造成的早期故障。 |
主要適用于電子產品,也可用于電氣、機電、光電和電化學產品。 |
產品的研制階段、生產階段和大修過程。 |
可靠性研制試驗 (RDT) |
尋找產品中的設計缺陷,以改進設計,提高產品的固有可靠性水平。 |
電子產品、電氣、機電、光電和電化學產品和機械產品。 |
產品的研制階段的早期和中期。 |
可靠性增長試驗 (RGT) |
暴露潛在缺陷并采取糾正措施,逐步使產品的可靠性達到規定的要求。 |
電子產品、電氣、機電、光電和電化學產品和機械產品。 |
產品的研制階段中期,產品的技術狀態大部分已經確定。 |
可靠性鑒定試驗 (RQT) |
驗證產品的設計是否達到規定的可靠性要求。 |
電子產品、電氣、機電、光電和電化學產品和成敗型產品。 |
產品設計確認階段,產品通過ESS、環境鑒定試驗之后,技術狀態已經固化。 |
可靠性驗收試驗 (RAT) |
驗證批生產的產品可靠性是否保持在規定的水平。 |
電子產品、電氣、機電、光電和電化學產品和成敗型產品。 |
產品批生產階段。 |
壽命試驗 (LT) |
驗證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的使用壽命、儲存壽命是否達到規定的要求。 |
有使用壽命、儲存壽命要求的各類產品。 |
產品設計定型階段。產品通過環境鑒定試驗之后,技術狀態已經固化。 |